46. 巾帼英雄(十八) 晋江文学城独家发表……(2 / 2)

“然人工运河容易淤积,需要不断地维护。到了永乐年间门,这条运河如要承担大规模运输任务,就需要再次大修。为了休整运河朝廷仅在山东一地就征调了数十万民夫来修浚运河,开凿会通河。”

“运河途径的山东虽为孔孟之乡,儒家发源地,但翻看历代的灾荒述略,你就会发现,这是个多灾多难的地方。古代黄河极容易泛滥,而山东又位于黄河下游,水灾、旱灾、蝗灾几乎是轮番上阵,不遭灾的年头十分鲜少。”

“不同于现代,国家工程对百姓意味着增加就业岗位。参加工程建设,全凭自愿,可以拿工资。古代这种国家工程,百姓不仅没有酬劳,还要自带干粮。要是遇到杨广那种昏君,去服徭役死亡率比出征打仗的死亡率还高。人干事”

“即便不是残暴昏君,因为徭役干死干废也不是稀奇事。汉文帝规定每年徭役天数上限,明文写明征徭役避开农忙为什么备受称赞因为在古代官府不顾农时,抽调役夫并非稀罕事。”

“古代生产力低下,百姓无法提高亩产就只能通过耕种更多的土地来获取粮食。一旦家中壮丁被抽走,耽误农时,那这一年就要饿肚子了。我们今天要说的巾帼英雄唐赛儿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

“唐赛儿起义前,山东是个什么样的景象呢因轮番的水灾旱灾,百姓已到了吃树皮、草根苟延生存的地步,但朝廷没有抚恤不说,依旧是徭役不休,征敛不息。”

“迁都固然有朝廷的政治考量,不能说错,但不顾民生多艰,强征徭役就不对了。这又要饶回原点了,那就是朝廷没有懂经济的大臣。假设,永乐大帝很懂得经济之道,他派出去的远航船队带回了丰厚的回报,朝廷以工代赈来修运河,结局会如何”

听到前面朱棣本来有些生气,但听到这里朱棣却眼前一亮,旋即叹了口气。

顺着主播这个思路,若郑和下西洋能够满载而归,确实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如今的关键是下西洋如何才能满载而归。

主播说到底只是说,甚至有些想当然,实际操作起来肯定会有许多问题。不知道隔壁那金山银山在哪里挖,挖金山银山可比下西洋发展贸易快多了。

“在永乐朝之前,明初之时,山东就是连年灾荒,饿殍遍野。靖难之役,山东又是主战场。如今修运河抽壮丁,山东又是首当其冲,可以说这一地百姓不得一刻休养生息的机会。”

“想当年朱元璋走上起义之路不就是全家病死的病死,饿死的饿死没有了活路吗如今他所建立的大明治下百姓与曾经的他没有活路,看不到希望,与他一样选择起义也就不奇怪了。”

“唐赛儿的父亲是被强征的役夫之一,恰逢灾年,没有活路,唐赛儿夫妻便去衙门讨粮。百姓活不下去,像朝廷请求帮助本是常理,然他们讨粮的最终结局是唐赛儿的丈夫林三被杀,父亲悲愤而亡,母亲病死。”

“想一想,我们一十来岁在做什么,哦,大部分人应该还读书,每天最大的烦恼是考试和下课后吃什么玩什么。然唐赛儿一十岁却已亲人尽丧,孑然一身,还要面对无米下锅的无望人生。”

“唐赛儿虽家境贫苦,但她与梁红玉一样自幼从父习武,十五岁时已武艺超群。眼见亲人尽丧,忍无可忍的唐赛儿决定孤注一掷发动起义。”

“对于唐赛儿起义有个传说是她在丈夫死后,偶得一藏有宝剑和兵书的石匣,学得了法术和兵法。额这个怎么有点武侠演义乱入的感觉然不管是真的得到过神秘石匣,还是通过其他途径接触到的知识,从后来唐赛儿的表现来看,她至少是通晓兵法的。”

“至于法术,我受社会主义教育长大,那肯定是不相信啦结合唐赛儿以白莲教为名集合民众起义,这个所谓通晓法术应该和汉高祖斩白蛇,赵匡胤出生时什么赤红的光照满屋子,奇香扑鼻都是用来造势的手段而已。”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网址,新网址 新电脑版网址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网址打开,老网址最近已经老打不开,以后老网址会打不开的,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