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父子相亲(2 / 2)

是有些不满的,至于汉武帝对太子有什么不满呢?大概就是太子长大了。”

啊?天幕下的百姓表示不懂,儿子长大了不是好事吗?封建社会,平均寿命短,养孩子最怕夭折了。

“是啊,太子何止长大了,太子都要当爷爷了呢!对于普通人而言,当曾祖父,四世同堂是福气,可对于求长生的汉武帝而言,四世同堂不是什么福气,而是无时无刻不再提醒他,自己已经老迈。”

“抱重孙子,多好的福气啊!”百姓们表示无法理解皇帝这种生物。

“早年的汉武帝求仙求长生,但依旧看重太子。大约是总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成仙御风而去,那么大汉天下肯定要托付给爱重的长子啊。可随着年纪老迈他渐渐意识到不管是成仙还是求长生都只是虚妄,他应该已经意识到了长生只是方士编织的骗局,只是不愿意面对现实,于是在这种失望下,他会潜意识下把权利抓的更紧。”

“晚年的武帝很不愿意见到成年的儿子,尤其是生病时,更喜欢自己躲起来。这就是为什么会有太子知道父亲生病,派使者探视,而自己不去探视。不是太子不孝顺,而是病中的武帝不喜欢看到成年的儿子。”

“皇帝老子这是什么毛病啊,生病了不想见儿子!”听着天幕的老农挥舞着锄头,表示无法理解。

隔壁田里的邻居接话道:“生病了,谁不想儿子守在床前端茶送水,皇帝真是奇怪咧!”

病中派亲信去祭山神,而不是将长子召到身边的秦始皇感觉自己有一点点理解汉武帝的做法,只是一点点,不是全部。然年轻的汉武帝刘彻其实也不太了解老年汉武帝这个操作,比较现在他还是盼儿子的阶段,而不是嫌弃老儿子的阶段。

“然汉武帝感情上不喜欢壮年的太子,不表示他理智上会觉得太子有什么不好。在理智上,他清楚地知道太子已经成长为他所期待的继承人模样——仁慈宽厚,符合他对国策转变的预想,但在感情上这个优秀的继承人却让他有被取而代之的担忧。”

“激情杀人和预谋杀人是两回事,激情杀人是在失去理智的情况下,而预谋则是精心策划。激情下做出错误的决定才会后悔,而预谋杀人,却会得意自己的‘杰作’。”

“在太子死后,武帝的一系列行为都能看得出,他是真的后悔。而对于帝王,他后悔时,可不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他会把仇恨转移到那些引导自己做出错误决策和对太子的死推波助澜的人,甚至旁观的人都没有放过。”

“汉武帝给我们的感觉是真的很好骗,从年轻到年老,他一个人就能写一摞电信诈骗案例。可他又是一个神奇的电信诈骗受害者,那就是他每次被骗都能在事后反应过来,将骗他的人一一收拾掉。”

“这就非常神奇了,皇帝被骗了一次又一次,永远学不好防诈骗。与之相对,还有一群前仆后继,去诈骗作死的人。只能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诚不欺我。那么多诈骗武帝喋血收场的结局,也没有阻挡住更多的人前仆后继去诈骗刘彻的野心。”

“仲卿——”刘彻目光落在卫青身上,本来想说让卫青日后给他提个醒,免得被骗。

可话到嘴边,刘彻却说不出口了,因为他想起来一件事,天幕说他的大将军比他还好骗。可要是换其他人来提醒吧,好像又没有那样的信任程度。他可不是谁劝都能听的人,其实卫青也没劝他的本事,所以卫青大多数时候都不会开口。

此时的年轻天子不知道,朝中有个大臣已经暗搓搓小修了一下自己的职业目标。汲黯默默将为天子守好反诈第一道防线列入了自己的劝诫内容。

叮~猪猪陛下,你的防诈防火墙汲黯已上线!

“就如每个宠妃都以为自己能成为帝王最后的真爱一样,这些骗子都带着自己能骗皇帝一辈子的野心,又或是虽然知道结局好不了,但能享一时富贵就算赚到的赌徒心理。毕竟,骗汉武帝真的收益很高,公主都能送你那种。”

虽然高风险但也高收益,难怪此类人前仆后继。不过现在天幕揭穿了一部分骗局,再想骗皇帝大约还得推陈出新。至于汉武帝在天幕揭秘后还会不会受骗这个问题——

毫无疑问,大概还是会有新的骗局产生,历史上的武帝是被诈骗和反诈骗的一生。防诈宣传做了那么久,依旧有人不时被骗。汉武帝一辈子都没改,怎么可能因为天幕之言就改了性子。

如今能指望的不过是他日后不要被骗他那么惨,或者稍稍扭转一下大汉笃信方士和巫蛊的风气,避免一些可避免的悲剧吧!

“结合以上分析,说巫蛊之祸是汉武帝处心积虑主动掀起的废太子计划纯属无稽之谈。至于说铲除卫氏外戚这种说法就更没有可能性了,当年卫家一个大将军一个大司马,一门五侯,双璧同时在朝伴随左右汉武帝都没有忌惮,还一心谋划着用双璧开疆拓土,现在起忌惮之心可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