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封建糟粕(2 / 2)

照片,说明一下,照片中的人骨瘦如柴可不是饿的,而是抽大烟抽成这样的。能抽大烟的至少在最初都是有钱人,不至于没饭吃。只是有些人抽到最后即便是全家断粮都不允许断了鸦/片。”

早就听到此物厉害,如今亲眼看到这些人,统治者越发意识到此物的可怕,开始发布禁令,禁此物及五石散等。凡是用吸食五石散和抽大烟的全都免职,而晋就有点麻烦了,若将吸五石散的赶回家,朝堂都要空了。

“说到这个,我幼年曾经听曾祖母说过一段往事。曾祖母的父亲原也是小地主,家中有大宅和许多良田。但因她父亲抽大烟,最后家产全部被败光了。”

“不过这于我曾祖母倒是因祸得福,因为她父亲将家产败光,全家沦为穷苦人,她因此躲过了缠足,又嫁给了山里的曾祖父,避过了外面的战乱,活了一百多岁。”

“再说缠足,若说缠足的前期只是人为控制脚的正常发育。到了满清,缠足就是分筋错骨了。女性除了经历大多数女子不得不经历的分娩之苦,还多了完全没有必要的,且没有任何好处可言的断骨缠足。”

“若说女四书这种封建糟粕,还能勉强挑出几个优点来,那么缠足的优点大概就是青楼里的嬷嬷打手再也不用担心楼里的姑娘有逃亡之心了,以及男人可以毫无负担的换老婆了。因为缠足尤其是后期的缠足对女性伤害等同于人为至残。”

天幕中又出现了新的照片:“这张照片照的是晚清时因缠足无法行走由龟公扛着出门应酬的女伎。不良于行会让女性的身体非常衰弱,丧失规避天灾人祸的能力。家里着火了跑不了,发洪水了跑不了……”

“与此同时,生育的风险也随之增加,生出的孩子会更孱弱。男人不都喜欢换老婆吗?老婆娶一个死一个,大概会挺高兴的。”

“如弘治朝的首辅李东阳,就是娶一个死一个,儿女生了不少,三子三女,没一个活得长,最后还要从弟弟那过继儿子。圣人王阳明和他爹状元出身的王华都有丧妻再娶。打开古代官员的平生就会发现,很少能够原配与之终老。”

尚不是首辅的李东阳:虽然妻儿的死未必是因缠足,但天幕这么说,他就总觉得缠足很不吉利。

好在明朝的缠足没有清代那么变态,若是放足,不敢说恢复原状,但也能够慢慢复原一些。而那些年幼的女孩子,现在放弃缠足,或许脚还能恢复原样。

第一次听到天幕批判缠足时,便有些开明的家庭放弃了缠足,但大多数人都有所顾虑持续观望。李东阳原也在观望,可当天幕点名,他就再不敢抱着侥幸心理了。

概因天幕说缠足不好,就像许多人听消防讲座,听到火灾案例总觉得那些案例又不是自己。可当天幕开始点名,说这个案例就是你邻居家,或者你家,感觉立即就不同了。

“在古代非重大战乱时期,女性的寿命普遍低于男性。那些有平生记载青史留名之人只要记录他们的妻儿子女信息,略翻看就能看到大部分人的原配都是年纪轻轻病亡,且是生育期间或生育之后。女子生育原就是一脚踏进鬼门关,而缠足则是将人又往鬼门关内推了一把。”

“回到前面,长孙皇后的《女则》说穿了就是一部以女性为主题的传记,甚至有说法《女则》之所以失传就是因为它并不宣传三从四德,不符合男权社会需求。”

“在程朱理学大兴之前,虽说已经存在《女戒》这种宣扬三从四德的封建糟粕,但社会还能看到女性的才智,会褒扬女性的才智和胆识。”

“比如《晋书·列女》中提到的才女谢道韫才华横溢,公然表示对无能丈夫的不满,亲手上阵杀敌。辛氏聪朗有才鉴,其弟辛敞得姐姐幕后指点,在错综复杂的曹魏政治斗争中如鱼得水。在晋代这样的才女得到的是敬佩,可要是换做南宋之后,估计就要被骂牝鸡司晨了。”

“南宋之后,程朱理学大兴,‘女子无才便是德’开始占据上风,所谓贞洁成为评价女性的唯一标准。男人奴颜媚骨,面对游牧民族的铁蹄无可奈何,没办法保护母亲、妻女于是开始洗脑女性,以巩固自己的家庭地位,掩盖自己的懦弱无能。”

“我想他们的逻辑应该是这样的:强盗来了家里,要yin辱家中妇女怎么办?哦,请母亲、妻子、女儿自己麻利的自我了断,为我守节吧!要是你们不守节,别人岂非要笑话我保护不了母亲、妻子、女儿?只要你们殉节,那我们就是节烈之家,谁还记得家里的男人没能在强盗面前保护家中妇孺?”

“明清许多贞节牌坊是怎么来的,弄死那些丧夫的女子,再编织一个忠贞的故事骗一座牌坊就能全族受益,减税,免徭役等等。”,